• 首页
  • 高考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预科生是啥意思?和本科生有啥区别?一年后不被录取怎么办?
    时间:2025-10-23 17:11:59作者:栗子

    相信不少的考生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都会看到“预科”二字,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含义却是不太清晰,那么预科生到底是啥意思呢?和我们常见的本科生有啥区别呢?如果说一年后不被录取的话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就本文为大家科普预科生的含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预科生是啥意思?和本科生有啥区别?一年后不被录取怎么办?

    预科生指的是真是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习之前,需要先完成一段时间预科课程的学生,属于过渡性教育,预科班就是由预科生组成,在国内最为常见的就是少数民族预科生,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并非是人人都有资格报考的。

    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要面向边疆、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村户籍少数民族考生,或父母在当地乡级单位工作的城镇户籍考生,除此之外录取标准不得低于有关高校在录取省同批次统招最低分数线下80分,之所以会对少数民族的考生开放预科班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少数民族汉化成都一般,想要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之前必然是需要提升汉语的水平,为进入本科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对于少数民族的考生而言这是一次比较公平且优惠的政策,对于一些想要进入优质高校的考生而言,可以选择先读1-2年的预科班,再次通过考核,合格后正式进入本科专业课程学习,虽然说对比同年龄段的考生而言会多花1-2年的学习时间,但是能够通过较低的分数获得就读优质大学的机会,也是非常的值得的。

    不过即便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只要是预科生其和本校的本科生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简单理解就是本科预科班的仅仅只是一只脚进入到了学校的大门,八字还没有一撇,但是你能够进入到该校的预科班意味着你还有一次机会进入该校;而本科生就是通过统招志愿填报进入到了正式的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不需要再次通过考核。

    在专业方面预科生和本科生选择范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预科生专业的选择规则不同的高校其专业分配模式不同的,包含预先确定专业,在进入学校之前就会明确专业方向,考核通过后也是不允许更换专业;

    或者是大类招生分配规则,根据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在结业后根据成绩分流至大类下的专业,该专业分配规则对于排名靠后的考生而言并不友好;不过部分也有高校支持自主选择的,但是也是根据成绩进行选择,排名靠前的可以选择学校排名靠前的热门专业,排名中等偏后则只能选择偏冷门的或者基础专业。

    而本科生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有资格选择该校所有的本科层次的招生专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进入学校之后也具备更换专业的资格;

    所以说预科生仅仅只是给少数民族考生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1-2年的预科课程的学习,让少数民族的考生以较低的分数,和其他考生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预科生在进行了1-2年的学习后,需要通过考核,只有合格的考生才能够转为本科;

    但是如果说没有合格的考生则需要进行补考,或者重修等,如果说累计4门以上的课程没有通过的话可能会被直接退学,不同的学校其处理的标准不同,因此具体需要了解到所就读高校的预科班详细要求,所以小编认为即便自己一只脚已经进入到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在预科班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能够松懈的,临门一脚,咬咬牙坚持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