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高考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征集志愿和普通志愿有什么区别?到底好不好呢?录取几率大吗?
    时间:2025-10-23 17:10:01作者:栗子

    在每年的志愿填报过程中很多的考生和家长对于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以及其和普通志愿之间的差异始终是热议的话题,那么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征集志愿到底好不好呢录取几率有多大呢?接下来小编就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征集志愿和普通志愿有什么区别?到底好不好呢?录取几率大吗?

    征集志愿主要指的是在第一次集中志愿填报招生未满额的院校,则需要通过征集志愿实现招生满额,简单理解就是该校招生计划为100人,但是由于学校的招生专业偏冷门或者是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导致未满额,只能靠征集志愿再次面向考生进行招生;

    普通志愿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集中志愿填报,一般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批四个批次,属于是所有批次的第一次集中招生,大部分的考生都是通过普通志愿进入的大学,其和征集志愿无论是志愿填报时间、招生院校/专业还是录取分数线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

    征集志愿都是在普通志愿录取工作全面结束后开启,可以认为征集志愿是为了给第一次集中志愿没有招满的学校做的“善后工作”,通常都是在普通志愿录取工作结束后的48小时内开启,为的是尽快让没有被院校录取的考生被招生未满额的高校录取。

    在招生院校上普通志愿是所有院校面向考生进行招生,数量庞大,而征集志愿的招生院校仅限未招满的院校进行招生,其可能地理位置偏远或者为民办学校,整体的含金量是不如普通志愿的招生院校的,包括专业方面同样如此,征集志愿的大部分没有招满的专业要么就是冷门专业,未来就业前景一般,要么就是高收费专业,学费较高,并非一般家庭能够承担得起的,而普通志愿的专业为学校所有专业,选择范围广泛。

    在录取分数线上,如本科普通志愿最低门槛是必须要达到所在省份的本科批次线,而本科征集志愿可能为了招满学生,其报考门槛可能会低于本科线,甚至低于本科线30分都有资格报考,这对于未上本科线的专科成绩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捡漏的机会。

    在填报过程中虽然说都是遵循着“冲稳保”的填报规则,但是征集志愿则更需要注意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尽量选择专业服从调剂,选择走征集志愿的大部分考生相信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升学,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首先自然是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规划,其次为了保证录取率选择专业服从调剂提升整体的录取率,所以在第一次志愿填报过程中滑档或者被退档的考生一定要仔细斟酌和填报,保证不再落榜。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征集志愿填报开放时间一般只有48小时的时间,一旦错过就只能等待下一次的征集志愿或者是下一批次的志愿填报,所以在得知自己落榜的第一时间一定要前往省教育官网查阅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院校以及专业详细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那么征集志愿到底好不好呢?从就学的角度来看征集志愿是给了考生再次升学的一次机会,对于学校而言能够完成招生计划,自然是好的,但是从征集志愿的学校和专业的角度来看的话,就需要仔细斟酌,虽然说征集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并非是全部偏冷门或者地理位置偏远,但是大部分的优质高校的优质专业基本都是不可能在征集志愿中出现。

    即便是有漏网之鱼的热门专业其也会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香饽饽,其最终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比普通志愿更高,被退档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说为了升学选择了冷门专业的话,未来的就业可能会困难重重;

    在录取几率方面成功几率多大是需要参考考生的高考成绩的,大部分的情况下高出批次线30分以上的话被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能够保持在90%以上,但如果说压批次线的话就很难说了,选择专业服从调节是关键点。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