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高考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和普通志愿有什么区别?录取几率大吗?
    时间:2025-09-16 17:35:54

    征集志愿是高考志愿填报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征集志愿到底什么含义很多的考生和家长都不是很清楚,那么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呢?和普通志愿有什么区别呢?录取几率大不大呢?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和普通志愿有什么区别?录取几率大吗?

    征集志愿简单理解就是“双向奔赴”,其指的是在集中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招生未满额的高校面向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再次招生,例如某高校招生计划为400人,但是在第一次志愿填报过程中只有300个考生报考了该校,则需要通过征集志愿再次招生100名,那么征集志愿和普通志愿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二者从招生对象、录取难度、填报时间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征集志愿开始的时间基本是在所在批次集中志愿填报结束后开启,一般在48小时内开启,省教育官网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征集志愿名单及专业,而普通志愿一般指的是所有批次首次集中志愿填报,其填报时间根据批次的时间而定,其为所有院校及专业招生,选择范围更为广泛,专业选择空间更大。

    在填报条件上征集志愿并非是人人都能报,首先需要成绩达标,比如说考生想要报考本科批次的征集志愿的话至少要达到所在省份的本科批次线,部分省份可能会因为招生一直没满额,会降低分值进行招生,一般在20-30分左右,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次为考生的档案状态为“自由可投”,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一旦被其他的学校录取考生的档案就会被锁定,是不具备填报征集志愿的资格的。

    在录取率上,征集志愿的录取率会比普通志愿的录取率其实是没什么可比性的,但是从报考人数来看的话征集志愿整体的报考人数会比普通志愿填报人数少很多,所以从整体的录取率来看会比普通志愿要高,但是并不代表征集志愿更容易被录取。

    从招生院校和专业来看征集志愿高校和专业往往都是偏远地区或者偏冷门的专业招生,这也是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高校或者专业没有招生满额,因此在填报征集志愿的时候同学们还是需要根据自己高考成绩、职业规划并且结合现如今的就业前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者院校。

    其实简单理解就是征集志愿的学校和专业算得上是普通志愿填报“挑剩下”的学校和专业,整体的专业就业前景一般,如果说有“漏网专业”(热门专业)的话也是需要格外的注意,切勿盲目报考;

    因为征集志愿中的热门专业可谓是香饽饽,即便是征集志愿报考人数不如普通志愿多,但是会吸引更多的考生选择报考征集志愿的热门专业,除非是考生的高考成绩和该校该专业历年来位次相差不大,或者超出不少的则是具有很大竞争力的。

    而征集志愿的录取率相对来说还算是很高的,因为很多的省份在2025年开启了多次征集志愿,尤其是广西自治区在2025年更是开启了第四次征集志愿,其报考标准为档案状态自由可投,不设置最低投档分数线,也就是说在2025年广西自治区的第四次征集志愿的录取率基本是能达到100%;

    而且大部分的省份为了保证录取率,更是强制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因此如果说出现专业分数线不达标、身体条件或者科目要求等多种因素不达标的情况下,专业调剂会大大提升录取率,当然同学们还需要遵循冲稳保的志愿填报的规则,从而保证自己被录取的概率。

    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的征集志愿一般开放的时间仅仅只有1天或者48个小时的时间,一旦错过填报入口就会关闭,考生则只能等待下一批次的志愿填报,所以在得知自己被退档后,一定要第一时间了解到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