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高考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上海双一流大学有几所?附上海双一流大学名单及排名
    时间:2025-07-28 16:38:47

    双一流全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当今社会评判一所大学的实力就看其是否在双一流序列里。对于上海考生来说,上海有几所可以报考的双一流大学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上海的双一流高校,感兴趣的话就快来看看吧!

    上海双一流大学有几所?附上海双一流大学名单及排名

    上海双一流大学名单及排名

    上海共有15所双一流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大学等等;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5所高校的排名:

    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总榜)

    名次学校名称总分星级办学层次
    4复旦大学80.248★世界一流大学
    6上海交通大学79.218★世界一流大学
    17同济大学70.51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5华东师范大学67.426★世界高水平大学
    26上海科技大学67.38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40华东理工大学64.575★中国一流大学
    52上海财经大学63.636★世界高水平大学
    61海军军医大学63.016★世界高水平大学
    69上海大学62.915★中国一流大学
    83东华大学62.455★中国一流大学
    108上海中医药大学61.696★世界高水平大学
    112上海外国语大学61.545★中国一流大学
    176上海音乐学院60.885★中国一流大学
    202上海体育大学60.715★中国一流大学
    209上海海洋大学60.654★中国高水平大学

    根据上表可知,上海双一流高校中,排名第一的高校是复旦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于第4名;排名第二的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学,排于全国第16名;排名第三的高校是同济大学,排于全国第17名。

    排于中间位置的高校是上海财经大学和海军军医大学,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于第52名和第61名;上海体育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排于最后,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于第202名和209名。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对这15所学校一一展开分析,故在此介绍上海前三强高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所高校的办学实力、优势学科吧!

    上海双一流大学介绍

    一、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现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个校区。学校在2025校友会榜单上排于第4,在软科排名上位列第5,是我国顶尖级高校。

    学校学科建设全面,办学实力强劲,目前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个学科入选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文理社工医五大领域均有卓越建设。学校的优势专业有哲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等,在软科评估中获评A+级,推荐大家报考这些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无疑是非常雄厚,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9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995人,师资实力全国顶尖。学校还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350多所大学和机构签订有合作协议,为师生提供众多出国研学的机会。

    学校的科研平台也非常丰富,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还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科研机会。学校身为顶尖985高校,就业率、深造率也不用多说,是一等一的高。

    二、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素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学校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崇明等校区,占地面积广阔,设施齐全,教育资源丰富,共有40个学院、直属系,还拥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多个实践合作基地,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说到科研场所就不得不说学校的科研实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实力自然是全国顶尖的,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设备研发都源于交大;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医学进步都离不开交大,交大为我国科技进步、医学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

    当前学校共开设本科专业7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无论是读研还是普通本科,学校都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将来学校还将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三、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身为985、211、双一流高校,办学实力肯定不会弱。学校在软科排名中位于第18名,在校友会排名中位于第17名,算是中流985。学校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现今学校已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所设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交叉学科等11个门类,开设本科专业73个,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学校的优势学科有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这些学科建设水平极高已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除此之外还有交通运输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大家在挑选专业时建议选择与以上学科相关的专业。

    学校资源丰富,图书馆总藏书量约473万册,还有12家附属医院,13所附属中小学,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学校的就业率升学率也是相当高,就业率高达93%,重点领域就业比例70.85%,,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70.75%,其中97.68%的毕业生被双一流大学录取。

    双一流高校有哪些优势?

    一、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双一流高校往往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科研平台,能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同时学校还拥有强劲的师资力量,如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顶尖人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让学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

    二、拥有更多升学机会

    双一流大学的保研率普通高于普通高校,顶尖双一流大学的保研率高达70%,平均保研率在25%左右,而双非高校的保研率普遍不到10%,且双一流高校不止能保研于本校,还能保研至其他学校,对于有升学想法的考生来说双一流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学生如果将来读博想出国的话,最起码学生的研究生学校得是双一流高校,因为本科院校档次和研究生院校档次是决定能否出国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本科院校档次不够高,学生只能在研究生阶段提升一下院校档次。

    三、拥有落户优势

    如果将来想落户北京、上海,考生最好报考双一流大学。因为北京、上海要求只有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才可以落户当地,非双一流毕业生无法落户。

    四、拥有就业优势

    企业在招聘时普遍更认可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认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拥有更强的专业技能和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愿意优先招收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引进时各政府单位只会去双一流高校引进人才,而非普通本科院校。

    五、学习氛围更好

    双一流高校的录取分数要比普通高校高,因此录取进来的生源质量更好,良好的生源质量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浓厚的学习氛围又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六、政策支持

    双一流大学比普通大学更容易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推动若干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顶尖水平,推动一大批学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必然会给双一流大学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设置一些政策支持。学校拥有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后,就能更好的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水平,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资源,收货更多知识。

    全国双一流高校名单

    全国共有147所双一流高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95所。以下是具体名单:

    院校名称院校名称
    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宁波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昌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外交学院郑州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河南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武汉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央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湘潭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湖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南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中山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西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海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
    兰州大学四川大学
    青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宁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石河子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西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