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范文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后悔了怎么办?可以放弃吗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4-04-16 15:23:42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相信很多考生对于高校专项计划都很感兴趣,并进行报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有一些考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后悔报考高校专项计划,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说放弃了高校专项计划对后续的招生会有什么影响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后悔了怎么办?可以放弃吗有什么影响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后悔了怎么办?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后悔了要看你是处于哪个阶段后悔的,不同阶段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

    1、报考之后未被录取

    如果说,你对高校专项计划很感兴趣并且取得大学报名资格后,但是未被成功录取或者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填报该校时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一般符合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含农村医学定向)、苏区专项招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时进行申报(勾选),符合多项条件的须同时申报,考生未在网上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2、取得资格并被录取

    如果说你已经取得了报考资格并且报名并被成功录取之后后悔了,就比较难办了,需要与报考学校或有关招生部门进行沟通。

    此外,小编还整理了一些报考高校专项计划后悔以后怎么办的建议供大家思考:

    1、分析后悔原因

    会报考高校专项计划首先肯定是因为你对此感兴趣,如果后悔的话,很可能就是对所选学校或专业不满意,也可能是之前没完全理解高校专项计划的具体政策,要根据自己的后悔原因做出合适的选择。

    2、寻求专业建议

    如果说你是因为对所选学校或专业不满意的话,可以询问有关专业认识,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建议,有助于你更好地做出决策。

    报高校专项计划可以放弃吗有什么影响?

    报高校专项计划可以放弃,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

    1、失去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2、影响学校对考生的评价

    如果说你放弃了高校专项计划,在后续的高考志愿填报中会影响到其他学校对你的评价。

    3、可能会降低个人竞争力

    高校专项计划可能会影响你在其他招生计划中的录取机会,在录取过程中受到一些限制,降低考生的竞争力。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严守各项招生工作纪律,对通过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均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除取消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外,还应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在考核、录取等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违规违纪行为的高校、单位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还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此外小编对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大学名单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据悉参与高校专项计划的大学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高校,具体如下:

    教育部直属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其他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郑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

    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