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范文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5篇)
    时间:2023-04-20 21:51:09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这句话时常让我自己不停地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是否做到了为人师,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是一名班主任老师。

      教过一批又一批学生,遇到过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被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的孩子总是让我们头疼。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 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叫陈易隆,调皮爱动,手很欠,总是打这个打那个,平时告状的的多数也是因为他。一次,我因为他把一个女孩打了,把他舅妈找到学校,孩子的舅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接着,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后来,我了解到这学期开学,他的爸爸妈妈同时到外地打工,把他交给舅妈看管,舅妈也感到头疼,在家经常打自己家的表弟,怎么说也不听。他爸爸妈妈放话说使劲打没关系,结果他舅妈就开始管教,可越管越完。又有一次,我去他家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从以上两事例,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点尝试,

      这孩子虽说爱动淘气,但我知道,该生数学成绩较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语文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这下可真奏效,他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安排他看中午吃饭时的餐盘摇摆放干净又整洁,结果他兴致很高,每天都认真看管,态度认真,竟使他淘气的时候明显变少,有时还会开心地笑了,和同学们相处融洽了,随后我赶紧写了家校联系的卡片给他舅妈。总之,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这次成功教育给我的启示是:家访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一、教学准备

      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

      (二)自主学习

      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

      (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

      B、再到室外去测测。(测阳光下,背阴处)

      C、观察百叶箱。

      (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

      (3)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

      (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1、分组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

      (一)课后作业

      判断题

      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 )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 )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课题一:比和比例

      【重点】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提问】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 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9页下面的3个问题,思考:

      1、什么叫做比?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什么叫做

      2。略

      3、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举例说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思考、填空。

      (二)检测(课本第89页的例4)

      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第(1)个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72:96=3:46:8=3:4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看第(3)题的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生说,师小结:

      5、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请举手。 若错,追问:为什么?错在了哪里?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老师发现,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

      六、补充练习

      1、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十七)

      第2、3、4、5题

      八、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知识。本节课知识的呈现是这样的:

      教材先把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整理成表,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再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中,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学生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复习时应从“一般方法”和“结果”两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复习比例尺时,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着重训练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一、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一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组一份。

      3、每组准备两本不同的厚薄的书。

      二、教学目的:

      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各种白纸不同和相同特点的能力。

      3、培养探究纸的兴趣。

      4、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三、教学重点: 观察纸的纤维。

      四、教学难点: 探究观察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活动过程

      ㈠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这是一张纸,它是什么颜色?这张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外,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2、提供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并根据需要记录关于这张白纸的特点。

      3、小组交流每个人观察到的关于白纸的特点。

      4、全班交流归纳:关于这张白纸我们观察到了它的哪些特点?

      5、评价要求:能观察到关于一张白纸的10个以上的外部特征。

      ㈡比较两张纸的不同。

      1、观察一下你们桌上的纸主要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观察并作记录。

      3、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的?

      4、学生汇报交流。

      5、比较两张纸的厚薄可用哪些方法?

      6、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得出各种方法。

      7、试着你们说的方法比较生字卡片与科学纸张的厚薄。

      8、怎样观察比较两本不同书的厚薄?

      9、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测量、计算等方法。

      10、学生用尺来测量两本书纸张的厚薄,并交流观察测量结果。

      1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并经历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观测手段或方法。

      ㈢观察纸的纤维。

      1、这些外形不同的纸,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2、引导学生将小纸片撕开,观察撕开的纸边。

      3、学生观察,并作交流。

      4、全班交流: ①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师归纳:这是纤维。

      5、纸面上能观察到纸的纤维吗?引导学生将撕下的半张纸揉成团,再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

      6、学生试验之后:①报纸,餐巾纸可以观察到。 ②书写的白纸、书本的纸张不能观察到。

      7、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总结: ①在观察中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 ②产生了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想法?

      9、学生讨论得出: ①发现: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②问题:纸的纤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纸的纤维粗,有些细?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

      10、评价要求: 能够观察到纸的纤维,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㈣课堂延伸。

      1、课后针对这些问题去搜有关纸的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分析下节课的内容:我们来造一张纸。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

      补充有关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措施:

      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前几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练习情况,加强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

      教学准备:

      上传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1.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三部分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4.揭示课题: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判断。

      (1)比例是一个等式。

      (2)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2/3,如果甲、乙两个数同时扩大3.5倍,它们的比值还是2/3。

      (3)比例的两个内项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4)任意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5)如果A╳9=B╳6(A、B均不为0),那么,A与B的比是3:2。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

      2.根据下面的等式,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3╳40=8╳15

      (1)现在已知的是一个等式,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分别是写出的比例中的什么?

      (2)你能有序地写出所有的比例,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讲评:可以先把3和40作为比例的内项,写出四个比例;然后再把8和15作为内项写出另外四个比例。

      3.判断四个数10.5、5/4、20/21、8能否组成比例?

      (1)要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基本性质)

      (2)你认为这里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3)指名学生交流后,学生写出比例。

      小结:如果给我们四个数,要让我们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一般,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比较简便。基本方法是先将这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然后用最大数乘最小数,中间两数相乘,看看乘积是否相等,最后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写出不同的比例。

      4.按要求组成比例。

      (1)从2、10、4.5、9、5五个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2)从18的所有约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3)把8和9作两个外项,比值是1/2的一个比例。

      (4)给5、8、0.4三个数分别配上一个不同的数,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

      逐个出示题目,学生练习之前先要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1 2:0.5=12:( )

      0.3/4=( )/32 7/9:( )=1/2:3/5

      ( )/12=3/18 ( ):4.5=0.4:9

      先让学生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思考并求出括号中的数,然后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三、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14 X:15=13: 56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a. 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b. 45 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c.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吗?

      四、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6=5 :( ) 0.8 :( )=1 :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强调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学生回答:为什么填这个数?

      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 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4、5题。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7篇)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知识。

      本节课知识的呈现是这样的:教材先把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整理成表,通过对比使同学们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再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其中,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同学们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复习时应从“一般方法”和“结果”两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使同学们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

      在复习比例尺时,要使同学们理解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着重训练同学们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页,完成第101—102页和第103页上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9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同学们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二、归纳整理

      1.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所学知识并完成下表:

      (2)说一说,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完成下表:

      (3)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引导同学们小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

      ①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③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说法化简。

      ④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例2 解比例 12∶x=8∶2

      指名同学们说出解法,教师板书。

      (4)做教材第101页的“做一做”

      ①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②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2.求比值和化简比

      同学们做完后,组织同学们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并整理成下表:

      (2)完成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3.比例尺

      (1)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同学们观察后提问:

      ②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2)完成教材第10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3)反馈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

      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4)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比值是( )。

      (6)如果 a×3=b×5,那么 a∶b=( )∶( )

      (7)如果a∶4=0.2∶7,那么a=( )

      (9)甲数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 )。①1∶99 ②1∶100 ③1∶101 ④100∶101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8篇)

      对问题学生的爱的教育及感触

      班级的管理工作,重在问题多的学生身上,这类学生的特点是问题多,易复发。对他们的管理教育,要耐心,更要细心,不能动辄打骂,体罚,作简单处理。这类学生的自尊心易受损,带有很浓的逆反心理,教育他们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老师的管理,要严而不暴,严中有爱。

      班里有一名表现不佳的学生,这名学生问题较多,课堂上经常不听课,而且课上经常会出乎意料的问一些问题,随意讲话时有发生。起初,面对这名学生,我很急躁,总感觉他比较另类,有意而为之,于是,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很严厉的批评。一番凶猛的批评过后,观察这名学生,表面安静了许多,却并没有认真学习。于是,我又找这名学生进行了几次谈话教育。因为前面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当,致使他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这几次的教育收效甚微。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很无奈。

      之后,在一次课堂上,他的表现依然如此。于是,课后,我把他叫在了办公室,平心静气并且耐心的和他进行了一番诚恳的沟通,不大一会,他跟我说话的声音中略带几分嘶哑和哽咽,我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爱的反射。那天晚上,我知道对他的心灵有所触动。

      此后,这名同学完全变了,变的懂事了,学习努力了,上课表现也好了,为此我很欣慰。 对于此次的经历,使我明白对待学生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伟大的导师列宁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不怕学生出错,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

      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让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知道,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去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宏伟蓝图,雨露滋润和苗壮,辛勤育花花更红。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片岩石,无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无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收容每一个学生,无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建设过程中虽然道路崎岖坎坷,充满了艰

      难险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诸方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冲破障碍,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9篇)

      【主要概念】

      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涉及课标】

      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现变化。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三课,本单元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现象。因此,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该现象开展游戏,认识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见,因此,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光遇到平面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可是,其他物体是否可以反射光呢,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仔细地观察。另外,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够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也能够利用镜子控制光的反射,在制作潜望镜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调整,感受光的反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打靶游戏,观察并描述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3.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运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打靶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

      难点: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强光手电筒、铁架台、画架、大标靶、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小镜子、小黑板、粉笔、黑板擦、手电筒、白屏(KT板)、五种身边的物体、五块记录卡(KT板)、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3分钟)

      1.出示情境、聚焦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前几天,李老师去逛公园,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拍下了一张照片。你们看,这个叔叔在干嘛呀?你能解释一下吗?

      2.学生回答。(预设:阳光照这个板上,可以照得阿姨更亮。因为光照到板子上后,板子可以反光。)

      3.教师谈话:也就是说这块板子可以反光。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通过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活动一:打靶游戏(13分钟)

      1.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挑战一下,好吗?

      2.学生回答。(预设:好)

      3.游戏要求:(老师打开一个强光手电筒)你们看,这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墙上还有你们每个小组的标靶(指给学生看)。现在啊,不能移动手电筒,利用一个小镜子,你能把光射到你们小组的标靶里去吗?

      4.学生回答。(预设:能)

      5.操作要求:待会呢,教室的四个角落一共有四个手电筒,你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束光,小组合作,要求每个人都把光射到自己小组的标靶里。能成功吗?

      6.学生回答。(预设:能)

      7.记录要求:如果小组全部成功了就举手告诉老师,然后回到座位上,把你们刚才做的用示意图画下来(小黑板),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准备在全班交流分享。

      8.学生分组实验、画图、讨论。

      9.学生大组分享。(预设学生说到反射、光线改变方向等关键词)。

      10.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解释,我们发现,光线照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打靶游戏”是个有趣的聚焦活动,也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游戏后进行画图、讨论和交流解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19分钟)

      1.提问:刚才啊,我们发现镜子可以反射光,那其它的物体也能反射光吗?

      2.选择实验对象: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想检验一下教室里的哪个物体?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从身边选择五种不同材料做的物体,分别写在五张小卡片上。提醒你哦,表面太小的物体就不要选了,因为待会你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

      3.学生小组讨论并写卡片。

      4.谈话: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五种物体?

      5.学生回答。(预设:桌面、地面、玻璃、水池、水龙头、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笔袋、尺子、门、门把手、瓷砖、墙面、黑板、黑板边框等。)6.实验设计:怎么检验它们能不能反射光呢?怎么判断它们的反光效果好不好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手电筒、一个白屏,想一想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7.小组讨论并汇报。

      (预设:用手电筒照物体,把白屏放在旁边,看白屏亮不亮。教师追问:具体怎么做?要求学生演示并提示学生,手电筒可以稍微倾斜,白屏竖直放在旁边。教师提问:看到什么现象,就证明它可以反射光?预设:白屏上亮了。教师提问:怎么判断反光效果好不好呢?预设:越亮越好。)

      教师提问:我们要比较五种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它们放置的距离有没有要求?预设:手电筒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差不多的,物体离白屏的距离也应该差不多。

      8.明确判断标准并提出实验要求:好的,按照大家的说法,我们就这样来判断——如果白屏上变亮了,就证明这个物体可以反射光。白屏上的亮度越亮,就证明这个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好。待会做完了以后,请你们把这五种物体按照反光效果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9.小组实验、讨论并排序。

      10.学生大组分享:你们是怎么排序的呀?带着你们的卡片来讲一讲。

      (预设反光效果好的,排在每个组第一物体可能有:水龙头、门把手、瓷砖、黑板边框、玻璃等。预设排在最后的物体可能有: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等。)

      11.教师小结:是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板书)。

      12.提问: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往左移),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差的物体(往右移),请你们比较一下,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共同特征?

      13.小组讨论并回答。(预设: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比较光滑和平整)

      14.教师小结: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15.谈话:你们知道吗,当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打磨的光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照镜子啦。在中国的古时候啊,人们就把铜打磨的非常的平整和光滑,用铜镜来照镜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6.学生观看铜镜的图片。

      17.谈话:现在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表面非常光滑的镜子,用它们来照镜子,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一看哦。

      18.提问: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啊,还有月球。你现在知道,月光是从哪儿来的吗?

      19.学生回答。(预设:太阳光照射到了月球上,月球反射了太阳光到地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物体,利用教师提供的手电筒和白屏自主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排序、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发现几乎每种物体都会发射光,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三、通过学习潜望镜和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

      (5分钟)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其实啊,光的反射现象特别好玩,我们可以用反射的现象来做一个小玩具。李老师今天教你们两种方法,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回去做一个万花筒或者做一个潜望镜。

      2.谈话:下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万花筒和潜望镜怎么做?要用到哪些材料?

      3.学生观看视频。

      4.课后制作要求:看看,这是做万花筒和潜望镜用到的材料,课后,请用你灵巧的双手做一个万花筒或者潜望镜,请你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光线是怎么传播的?下节课带到教室里,我们来一起来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观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制作方法,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并为下一节课玩镜子的活动做铺垫。】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教学反思】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见,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上台演示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一面镜子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黑板上的指定位置。当学生进行解释时,也很轻松地说出镜子可以反射光。这个过程看似十分顺利,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和我积极互动的只有上台演示的那一位学生。其他学生呢?几乎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他们似乎没有真正经历刚刚的学习过程,他们真的认识反射现象了吗?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创设学习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跟着老师学习,还要自己学习,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更要生生互动,有效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生生互动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由点及面,步步深入,可以调动来自不同学生、不同维度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之成为引发每个学生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之间共同学习,让一个学生影响另一个学生。

      既然一个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将游戏的难度加大,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小组一个指定的标靶,在教室里选择一束光,要求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利用一面小镜子把光射到指定的标靶里,才算成功。其次,不能让一个学生来思考和回答,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做的,并将想法画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便于记录和交流的小黑板。我用了一个有磁性的小黑板,上面用白纸制作出手电筒、标靶和镜子,在后面粘上软磁铁。它们可以随意贴在黑板的任何位置。学生可以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出光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用黑板擦擦掉,再重新画图,直至达成一致想法。最后,小组在汇报时,可以把这块小黑板放在画架上,方便对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样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变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学习内容,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节课中的第二个主体活动: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在第一次试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材料,比如:铁片、铜片、塑料片、布料、卡纸等。我还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记录单,方便学生记录和讨论。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记录,其他学生并没有仔细观察,更没有参与记录和讨论。有些学生对我提供给他的材料并不感兴趣,反而去尝试衣服、文具盒等物体。看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在我给他们提供的材料上,后来,我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检验的物体。我发现,当学生寻找感兴趣的物体去检验时,他们探究的欲望更强烈,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生寻找五种物体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本能的选择可以反光的物体进行尝试,比如玻璃、眼镜、桌子、金属等,而很少选择像窗帘、衣服这样的物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选择多样的物体,便于接下来进行比较和归纳。之后,当小组成员对五张卡片上的物体进行排序的时候,这个过程要经历对比和分析的思维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在大组进行汇报交流。相比第一次试教时,小组内只有一位同学观察、判断和记录,这种改变,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0篇)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 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 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1篇)

      从少年“梅花帮”覆没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案例

      一个具有涉黑性质的少年犯罪团伙———“梅花帮”,由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组成,他们多次抢劫在校学生的财物、猥亵未成年少女、敲诈勒索他人,恣意横行,无所不为。日前,这个犯罪团伙在宁夏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公安分局的重拳打击下终于浮出水面———

      据宁夏银川市公安局调查,现年14岁的冉某是河南省商丘市人,两年前随来银川打工的父母一同来到银川郊区满春一队,并安家落户。常逃学的他与何某、哈某、阎某、吴某(女)等人常在一块吃喝玩乐,并逐步结为少年“梅花帮”。 20xx年8月的一天,冉某提议,大家结成异姓兄弟,以后好彼此关照,也没人敢欺负。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随后,他们在附近的商店买了一瓶白酒、一尊瓷制的观音菩萨、几个大碗,在银川满春乡三队附近的一个铁塔下面,学着港台片里黑帮入伙的场面,将观音菩萨摆放在铁塔上,每人手捧一碗酒,将各自的手指戳破,把血滴在酒中“歃血为盟”后,根据成员的组织能力、社会能力等分出排名等级。拳头硬、胆子大的冉某理所当然地成了“老大”,其余的成员统称“小弟”。

      自此之后,这伙人开始在银川市四处抢劫学生的钱物或东西,许多学生害怕受到欺负或想得到他们的庇护,也纷纷与他们接近,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 20xx年初,冉某要底下的“小弟”到他租住的房子里开会。人到齐以后,冉某提议成立一个帮会,并将帮会定名为“梅花帮”。会后,冉某等10名“梅花帮”的成员,每人在左胳膊上刺青,刻上一朵梅花。至此,“梅花帮”正式成立,并开始有组织地打家劫舍,制造了多起抢劫案。

      20xx年10月31日,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接到“110”转交的一起未遂、猥亵未成年少女的案件。

      经警方调查,遭到猥亵的少女李某,14岁,宁夏大武口人,属来银打工人员。几天前,她与同乡因小事与“梅花帮”成员哈某、杨某发生口角。哈叫来冉某几人,手拿大砍刀、梭枪将他们3人连扯带打,拉到一个乱坟场,要他们写下欠冉某1000元的欠条。当天下午6点,李某又再次被杨某、冉某挟持至一辆出租车上,来到银川北环市场附近的一栋大楼里。楼房里面还有3个男人,5人先欲对李某实施,没有得逞,又对李进行了猥亵。

      根据这个线索,金凤区公安分局于20xx年11月1日将“梅花帮”首领冉某抓获。11月2日凌晨5点,刑警队员带着冉某在“梅花帮”经常出没的居住地点,将其成员李某、陈某、何某抓捕归案。

      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均为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孩子走上不法之路?

      据有关方面调查,59.2%的中学生认为,他们的知识和信息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这些传媒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与此同时,一些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产生,如国内外影视、音像、书刊、网络等媒体对暴力、恐怖、色情活动及封建迷信思想、黑社会的渲染和传播,使得广大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品行不端的少年感到迷茫并予以效仿。

      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的办案民警分析认为,现如今,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低,而他们又极想去更多地了解社会,体验真实的生活,于是一些 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对这些“娇嫩的花朵”构成了威胁,产生了消极作用。他们从破获的107起现行案件中,发现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都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犯罪低龄化。几年前,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还在17岁以上,而今年,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却只有十五六岁,一些参与抢劫的未成年人才刚刚14岁,一些刚满15岁的少年已经多次参与过抢劫。

      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民办学校,管理较为松懈,学校、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走上歧途。

      团伙犯罪案件增多。在青少年的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居多。他们三五成群,在学校极易形成“小团体”,相互影响,形成共同犯罪。

      作案方式“成人化”。青少年犯罪以往多具偶发性,作案前很少进行密谋。而近一年多来,大部分青少年抢劫作案前均有严密策划、分工。

      作案手段“凶残化”。一些青少年犯罪不计后果,作案手段愈来愈残忍,经常持刀抢劫并打伤被害人,个别少年甚至杀人毁尸。

      犯罪手段“智能化”。一些青少年有意识地模仿电视、电影上的犯罪方法作案,个别青少年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钱财。

      血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综合症”,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来关注,共同来治理,以还广大青少年一片洁净的蓝天。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2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求比值。

      8∶4=48∶12=16∶8=

      24∶18=40∶16=15∶5=

      .准备题。

      (1)找出下列分数中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找的?(略)

      学生找出后,教师作引导性提问:它们为什么相等?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3÷4 =( )4=( )40= ( )÷12 =0.75

      58=5:( )

      6:7 =( )7=( )7

      9:( )=( ):16

      教师:由上面这两组题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5:8可以写成5/8。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观察下面的比是怎样变化的。

      200/240=20/24=10/12=5/6

      ↓ ↓↓↓

      200∶240=20∶24=10∶12=5∶6

      独立观察,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讨论: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让学生在例2中找出你认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2)出示例3:化简下面各比。

      ①15∶12②14∶56

      ③30∶60∶120

      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 、化简。

      第①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何化简?(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

      第②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学生观察分析后,独立探索化简的方法,再交流优化的化简方法)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进一步作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的,一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

      第③题:这个比有什么特点?(三个数的连比)又如何化简呢?化简两个整数比的方法对于化简三个整数连比是否适用呢?

      学生讨论后尝试化简,填在书上。

      教师提示: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

      三、巩固练习

      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将第67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化简后交流反馈,说说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注意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

      2.出示练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比值

      9:54

      34∶67

      5.8∶2.9

      200∶150∶26

      讨论: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

      4.拓展练习。

      (1)六(3)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3篇)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 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4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

      ⊙回顾与整理

      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

      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明确: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都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看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

      生:以一当十。(指名回答)

      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 意义构建

      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4:3。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 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8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8米、宽6米。”

      (3) 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

      让生自学课本第30页什么是比例尺?

      集体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实是一个比,注意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生说出自已画的两幅图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计算的。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比例尺。

      2、让学生议一议可以怎样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义。

      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多少?(注意单位要统一)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把图上距离扩大多少倍就是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把实际距离缩小多少倍就是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相当于多少份?实际距离相当于多少份?

      三、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 ∶200 ( )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在学生计算之前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回忆比的意义。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 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4、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1至5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买了一个长5米的家具,请同学们算一下在客厅中能放得下吗?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四、课堂小结

      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了吗?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呢?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以一当十

      比

      学生的图 1:100 或分数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贴) 1:200 或分数 前项一般为1

      (强调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3、师出示准备的地图上不同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义,为后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做铺垫。

    相关阅读
    • 关于中秋节的小学生作文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又称为月亮节、团圆节。每年的中秋节都是我们全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外公外婆家...
      时间:2023-11-01
    • 倡议书英文格式及范文(15篇)
      倡议书英文格式及范文(第1篇) 由于近期天气连续干旱,我县各水库“日渐消瘦”。 如果说干旱是缺水的“天灾”,那么比“天灾”更严重的则是“人祸”。随处可见...
      时间:2024-04-17
    • 交接书范文(16篇)
      交接书范文(第1篇) 本协议由下列各方于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____________订立: a公司,一家依照中国法律组建和存在的国有企业,其法定地址在:___...
      时间:2023-04-21
    •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10篇(17篇)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10篇(第1篇) However we are, however the world is, we are living in the same world. Maybe some are rich, others are poor, some are he...
      时间:2024-04-17
    •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9篇)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这个假期让我很是兴奋,因为终于可以自己出去闯一闯世界了。于是先从离家近的地方开始。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联系到了我们xxxx镇的...
      时间:2023-04-20
    • 禁毒简报范文(18篇)
      禁毒简报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长甸街道举行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以铁东区青少年科学院观看禁毒宣传展板、禁毒宣传资料、...
      时间:2023-04-20
    • 五年级数学日记范文(18篇)
      五年级数学日记范文(第1篇)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从动物园东门进入,看到正前方就是海狮表演馆,看完海狮表演,妈妈们在原地休息,我们和爸爸们...
      时间:2023-04-20
    • 隐患整改通知单范文(19篇)
      隐患整改通知单范文(第1篇) 致: 经检查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下列安全隐患: 你司于 年 月 日进场的位于 的 材料(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现场实际数量超过施...
      时间:2023-11-29
    • 大学贫困证明范文(20篇)
      大学贫困证明范文(第1篇)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是xx,男今年20岁,家住福建省福安市阮家坑上梨坑村,家有父母亲哥哥和我。在山东省烟台南山学院就读,物流管理...
      时间:2023-11-29
    • 写新闻的范文(18篇)
      写新闻的范文(第1篇) 尊敬的清流中学老师,您好: 我是个活泼可爱、外向开朗的女孩,从来不扭捏造作。 在家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我经常帮助妈妈拖地、洗碗。...
      时间:2023-04-20
    • 周记的格式范文(15篇)
      周记的格式范文(第1篇)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虽然,不富裕,但我觉得很幸福,也很快乐。 我为什么觉得很幸福呢?因为我有一个好妈妈,也有一个好爸爸。...
      时间:2023-04-20
    • 起诉离婚范文(15篇)
      起诉离婚范文(第1篇) 男方:_________,男,汉族,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住址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女方:_________,女,汉族,...
      时间:2023-04-20
    • 贫困生证明怎么写范文(15篇)
      贫困生证明怎么写范文(第1篇) xx广东省分行并大学生网: 刘少奇是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东升村(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20xx年考入东莞大学,其家庭因(以下填...
      时间:2023-04-20
    • 贫困生申请书范文大全(17篇)
      贫困生申请书范文大全(第1篇)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我的孩子在侯马市杰丰幼儿园上中班。现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特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金。 我来自侯马市高村乡东...
      时间:2023-04-20
    • 初中自传范文300字(17篇)
      初中自传范文300字(第1篇)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稚气的小学生,想着慢慢六年的长路,我始终带着微笑度过,在同龄的孩子眼里,我是他们的好同学,好伙伴。在老...
      时间:2023-04-20
    版权所有